1981 年的春天,对于罗伍洲和胡应康兄弟而言,从马来西亚往返于新加坡,已是他们工作中的必修课。
这一年,马来西亚美团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团电子)正式诞生。罗伍洲是董事主席,表弟胡应康是董事总经理。频繁往返于新加坡,是兄弟俩要从新加坡进口电子元器件、零部件等产品,然后在马来西亚分销。
当时的新加坡是东南亚最发达的转口贸易中心。 马来西亚当时仍处于工业化初期,部分工业品、电子零部件元器 件等需依赖进口。许多国际企业在新加坡设立亚太总部,商品通过新加坡分销至周边国家。马来西亚商家可直接从新加坡获取全球品牌产品,避免多层代理的加价。
这是美团电子成立初期,新加坡成为罗伍洲和胡应康生意场的起始站。
兄弟俩最先从邻国新加坡、接着从香港、台湾、韩国、日本、欧洲等采购家用音响、汽车音响、安防监控、工具仪器、电子元器件等产品,从而拉开了美团电子持续经营的序幕。
从 1981年设立到2025 年,美团电子经历的四个阶段,不仅仅是家族企业发展壮大,更是中国制造业由 0 到 1 的见证者、亲历者和参与者。
打开时间的卷轴,梳理美团电子的发展脉络不难发现,美团电子的命运与中国制造业密切相关。
44 年时间,他们见证了市场的起起落落,而美团电子却发展成为拥有 10 家线下门店(同时布局电商全渠道)、全马各地有超过三百家合作伙伴的经销商。旗下 100 多名员工,拥有一家大型仓储的集团公司。这背后,是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崛起,构筑了美团电子强大的核心竞争力。
剖析美团电子四十余年的四个历史片段,何尝不是一个南洋家族企业心系中国制造业、成为马来西亚与中国经济发展的桥梁之一、与中国制造业共同演奏的命运交响曲呢!
第一个寻找的十年:在时代夹缝中寻找航道
1981~1991 年,寻找产品和供应商。第一个十年见证了台湾及日韩工业发展的强劲势能,但却难觅中国电子产品的身影。
1981年之前,罗伍洲与表弟胡应康共同在另一位亲戚家的电子元器件门店工作。
当时马来西亚家电商品、电子元器件、零部件 90%以上来源于台湾、日本、韩国和欧洲等地。他们获取产品信息的渠道,主要是在上述地区参加展会。
彼时的中国改革开放时间不久,从制造业来看,1981年之前中国制造业仍处于计划经济框架下的调整期,整体技术水平、效率和市场化程度较低。
1981年期间受限于当时的环境,他们与中国电子零部件企业仍然没有太多的交集。
美团电子发展伊始,马来西亚很多地区都能看到罗伍洲和胡应康,分别驾驶各自的汽车,穿梭在五金店、电子零售门店、家电商和电器行之间,推销那些来自台湾、韩国和日本的电子元器件、零部件、音响等产品。
那时的东南亚市场如同未开垦的电子荒原,零星的消费需求被日韩台供应商高价垄断。日本韩国台湾的供应商们,用铁皮箱装载着的货物,每片电路板都裹挟着地理阻隔的溢价。
从 1981~1991 年的第一个十年时间里,台湾、日本、韩国和欧洲的电子产品是美团电子开疆拓土的重要抓手。当时电子产品并不丰富,在没有其他选择的条件下,美团电子在夹缝中生存。以薄利多销和诚信之名叩开了市场的大门。
1989 年是美团电子的转折点。在这个电子荒漠时代,中国地图上的空白区域始终萦绕在两位创业者心头。当从媒体获悉中马通航协议即将落成的消息时,他们感慨万千。
罗伍洲用红笔在中国地图上画出一条新的航线——这条线将穿透冰冷的余晖,直抵珠江三角洲的港口。
1991 年的春天,他们首次来到广州白云机场,嗅到了空气中混合着柴油与混凝土的气息。他们看到了奋进中中国的缩影——广东身处改革开放前沿,正在加快基础设施、园区建设,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中国巨大的内生改革动力,更让他们看好中国的未来发展。笃定未来的中国将会取代台湾日本韩国电子元器件等产品而占据主导地位。
第二个共生的十年:中国制造业觉醒后的双向奔赴
1991~2001 年期间,公司主要的部门人员频繁到中国广交会,
寻找并培育合作伙伴,跟中国企业分享市场信息,鼓励他们走向海外。
1991年首次到广州参加春季广交会以来,罗伍洲和胡应康被当时的场景深吸引着。此前,他们幻想了无数个画面,但都没想到广交会上是如此的繁荣。
随着合作的加速,他们对中国合作伙伴有了更深入了解。甚至主动告诉中国的合作伙伴东南亚的前沿技术、产品优势、经济动态、外贸趋势等。相同的语言和文化,拉近了马来西亚与中国制造业的距离。
上世纪九十年代,马来西亚乃至整个东南亚与中国的经贸关系迅速升温,越来越多的东南亚生意人清晰地指出中国是更有潜力的合作伙伴。
在 90 年代初期,中国“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 配和补偿贸易)模式普及,继而中国成为全球电子产品代工中心。
1995 年,加工贸易占中国电子出口的 70%以上。这一背景下,中国电子元器件、零部件规模迅速放大,而台湾日韩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1990 年,中国电子出口额仅 38 亿美元,1999 年增至 450 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超 30%。1999 年东南亚占中国电子出口市场的 18%, 进口来源的 12%。
如果聚焦于马来西亚市场,这场产业迁徙中,美团电子扮演着文化摆渡人的角色。他们教会中国合作伙伴"Sirim 认证"的深层含义,为中国合作伙伴提供更有价值的技改建议。
第二个十年,是中国电子产品崛起和加速发展外向型业务的重要时期。美团电子一边与中国企业合作,一边帮助中国企业找到新的增量空间。
以美团电子为代表的这些南洋商人,已帮助中国企业铺就通往马来西亚这个新兴市场的栈道。
第三个共赢的十年:产业链上共赢共舞。
2001~2011 年是中国电子产品迅速做大、产业链日益完善的重要时期。美团电子所售的产品,来自中国的比例已经超过 60%。
新世纪钟声敲响时,美团电子的会议室正进行着激烈辩论。投影仪蓝光里跳动着两条曲线:中国家电出口量呈45 度角飙升,而马来西亚人均GDP 即将突破 4000 美元。胡应康用激光笔圈住交汇点: "该从 贸易商转型为方案商了。 "
这一时期,中国电子制造业供应链更加完善,执行力更加迅速,
从供应商到解决方案提供者,美团电子华丽转型的背后,是中国电子企业的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完善的供应力和响应速度成为最强大的支撑。
““如果我们需要定制产品,或者和中国厂家沟通如何进行技术改造, 他们很快就能生产出市场需要的产品。定制产品时代,中国依托于成熟的产业链、技术创新能力、强大的外贸体系,是短期内能够冲出世界的根本原因。 ”罗伍洲说。
当中国电子企业供应链更加完善,共舞共赢的同时,美团电子亦在加速公司的数字化。
耗资百万令吉的 ERP系统上线以来,在效率、效益、工作流程等方面的改变一目了然。数字化为美团电子提升了核心竞争力。
第四个共创的十年:第二代参与增强领航者的资本。
2011 至今,美团电子 90%以上的在售产品源于中国。这与 1981年刚开设公司时的情形天壤云泥。如今美团电子和中国供应商已经捆绑在一起为用户提供产品定制。
美团电子常态业务模式是:第二代向经销商演示舞台音响智能解决方案,为用户提供完善的安防产品解决方案的幕后,其技术支持团队却分布在深圳、广州、浙江和苏州等地远程控制。
这不是简单的产品销售,美团电子打破了简单的买卖关系,而是与中国合作伙伴成为一个团队,共同服务于客户,共创未来。
比如在客户需要舞美设计时,中国合作伙伴可以通过远程指导,与美团电子共同完成方案。作为行业的第一阵营品牌,美团电子让合作伙伴全方位参与才能增加竞争力,这也是领航者的资本。
如今,美团电子传统的买卖关系正发生质的改变。
“我们现在卖的不是音响或支架,而是声音的宇宙和视觉的诗篇。
”美团电子的产品经理指着沉浸式舞台解决方案说。
美团电子的故事是早期华人下南洋创业精神的延续,更是见证中国电子制造业兴起的微缩全球化史诗。
从 1981 年在巴生港口亲历日韩以及台湾的集装箱满载而来,到如今店面中 90%电子产品源于中国,美团电子用四十余年的时间,丈量着中国制造的崛起刻度。
今天的美团电子,既是见证中国制造从蹒跚学步到健步如飞的过去完成时,也是参与智能时代产业协同的现在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