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5-17日,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主办的电池年度盛会,“第十七届深圳国际电池技术交流会/展览会”(CIBF2025)将于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15个展馆将汇集国内外3100家企业,展开前沿技术产品比拼。
CIBF现场展品
在这一背景下,2025新年伊始,电池领域合作订单捷报频传,行业整体呈现持续爆发增长。然而在全球追求绿色发展大环境下,中国电池产业也在面临多重挑战,在市场竞争新格局下,电池该如何持续领航?
TWh时代来临,电池引领经济发展
日前工信部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锂电池总产量1170GWh、同比增长24%,行业总产值超过1.2万亿元。其中消费型、储能型和动力型锂电池产量分别为84GWh、260GWh、826GWh,总装机量超过645GWh、同比增长48%。
新能源汽车作为电池最重要的主战场,已经成为中国的新名片。SNE Research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达1157GWh,标志着电池市场正式跨入了TWh时代,而且市场份额正在进一步向中国企业集中。
与此同时,锂电池在储能领域的应用,也登上发展新台阶。据彭博新能源财经等消息,2024 年全球储能市场新增装机规模超过175GWh,而据SNE Research,2024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同比增长近64%、达到303GWh。中国电池企业正成为支撑全球清洁能源转型的重要引擎。
此外,“低空经济”被誉为未来几十年最具潜力的行业之一,已经成为今年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要内容,这也标志着一个全新的万亿市场正在徐徐拉开。应急救援、空中出租车、无人机配送和短途航空旅行等10余个全新场景,为电池产业打开了新的商业化前景。
市场机遇升级,吸引了更多企业入局、加剧了市场竞争格局,但也为电池产业注入了新的动力。聚焦安全、充电速度、能量密度、循环寿命等,电池领域正在开启新一轮的技术瓶颈突破竞赛。
多元技术颠覆式发展,量产落地还需产业协同
近日,比亚迪重磅推出了兆瓦级快充技术,其底层逻辑则是基于闪充电池,最高充电倍率达到10C。据悉,还有宁德时代、亿纬锂能、中创新航、孚能科技、国轩高科、欣旺达、瑞浦兰钧、力神电池、蜂巢能源等多家头部企业,都在布局5C以上的超充技术。
为了推动电芯降本,储能电池正在迈向更长寿命、更大容量。今年初,鹏辉能源、国轩高科等多家企业先后官宣688Ah储能大电芯量产落地,标志着储能步入新的发展阶段。而在长寿命方面,海辰储能已经推出超两万次循环寿命的电力储能专用钠离子电池。
2024年,因电池问题引发的新能源汽车召回29.5万辆,其中主要原因为动力电池内部故障,安全问题痛点一直悬而未解。不过,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通过AI技术辅助收集运行数据,并通过分析预判助力实现电池热失控早期预警。除此之外,AI也在更多地被引入BMS,助力电池实现更高精度的SOC、SOH管理,辅助提升电池使用寿命、提高使用安全性。
此外,为了实现各领域的安全发展,钠离子电池在两轮车、电力储能等领域的商业化正在提速。而固态电池,更因从底层破解了安全问题,被视为弯道超车的前沿技术,已经成为各界关注焦点和市场风口。当下,已有众多企业官宣半固态电池、全固态电池量产进程,并宣布将推动其在汽车、电动航空器等领域的搭载应用。
不过,正如工信部原部长苗圩、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等业界专家代表所说,固态电池作为全新的技术路线,其产业链还未全面打通,距离大规模量产尚需时日。
面向电池的高电压、大电流、固态电解液等,首先对正负极材料、电解液等上游原材料研发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在材料和电池真正大规模量产前,还要突破技术成熟度、生产制造工艺以及生产成本等严峻考验。
目前,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国轩高科、楚能新能源、欣旺达、力神电池等电池头部代表确定参与CIBF展会,还有德方纳米、湖南裕能、恩捷股份等众多材料企业集中亮相,此外还有智能BMS、储能技术等代表企业,将共同在展会期间分享前沿技术经验。本次展会首次开启南北双登录,预计将吸引来自全球的40多万名专业观众到场参观洽谈。
展会同期举办CIBF2025先进电池前沿技术研讨会,聚焦先进锂离子电池技术、电池安全与测评、固态及新体系电池、大功率快充技术、钠离子电池、关键材料技术、智能装备与制造数字孪生等行业关心的核心议题。
展会同期,还将举办“电动航空及下一代电池(CIBF2025深圳)技术交流会”、“CIBICS电池产业合作论坛”、“同位素核电池现状及未来发展研讨会”等高端行业峰会和200余场学术报告,解读电池产业前景和前沿技术发展动向。
绿色发展主旋律下,电池回收蓝海开启
当前,在全球低碳转型背景下,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全行业发展的主旋律,更是电池领域发展的新机遇。
随着中国电池在全球市场的崛起,欧美地区开始以“碳管理”名义提高中国电池产品的进口门槛,锂电池的碳足迹管理、尤其生产过程的碳排放管理迫在眉睫。以宁德时代为例,已经在福建宁德、四川宜宾等多个生产基地应用分布式光伏用户侧储能等技术,助力打造零碳工厂。电池的生产制造与绿色能源深度融合,将助力电池碳足迹更加清洁绿化。在“链动全球•赋能绿色•驱动未来”为主题的CIBF2025展会期间,也将进一步展示电池企业低碳发展技术应用,为全球绿色化转型赋能。
值得注意的是,近两年,最早一批新能源汽车、储能电站已经步入规模化退役期,而这也标志着一个新蓝海正在崛起——电池回收。据相关测算显示,2025年中国动力电池退役量将达78万吨,市场规模将超千亿元。
目前,电池回收主要有梯次利用和原材料拆解回收两条发挥“再生”价值的商业化路径,但由此衍生出了多重技术路线,并吸引了电池企业、原材料企业的广泛布局。不过,当前电池回收仍然面临电池维修难、电池拆解效率低、标准化缺失、存在安全隐患等多方面的痛点,如何避免乱象、实现规范化健康化发展,还需产业上下游共同探索。
尽管挑战重重,但只要企业同心协力、技术创新,电池行业的未来,必将是一片星辰大海。
CIBF展会现场
CIBF2023展会现场
CIBF2025第十七届重庆国际电池技术交流会/展览会
CIBF2023会议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