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武纪市值蒸发600亿,“造芯”的故事讲得天花烂坠

@浩然 出处:互联网分析师于斌 2021-07-27 18:19

在尖端技术被“卡脖子”的时代,论深耕芯片技术的研发,可能没有谁比寒武纪更加执着。不过,长年亏损的寒武纪,似乎难以靠一己之力,打破AI行业“无芯可用”的僵局。

这也意味着,寒武纪看起来十分高端的布局,却有一些高处不胜寒。7月20日,上市一周年的“AI芯片第一股”寒武纪迎来解禁时刻,解禁股数达到2.073亿股,占总股本的51.81%,这导致寒武纪股价大跌7.26%,市值仅有433.4亿元。要知道,2020年刚登陆科创板时,寒武纪市值一度超过千亿元。但对比现在已蒸发约600亿元。

7月22日晚间,寒武纪公告,公司股东古生代创投及智科胜讯拟清仓减持寒武纪合计4.54%。此次寒武纪限售股上市流通具体包括32位股东,其他解禁股东中,不乏杭州阿里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科大讯飞、联想(北京)有限公司、美的控股、OPPO广东移动通信等知名公司或知名公司旗下企业。大量的股东解禁名单,无疑于是悬在寒武纪头顶的达摩利斯之剑,更像是山雨欲来。

让投资者担忧的是,一直激进的寒武纪,虽融资不断,却从成立到现在,累计亏损超过20亿元,即使其“造芯”的故事讲得天花烂坠,但是何时才能迎来春天,给众多投资者一个交待?

营收惨不忍睹,盈利问题已成困局

据了解,寒武纪的亏损,主要因为研发费用投入高,而且营收不容乐观,因此整体入不敷出。

2017年-2019年三年期间,寒武纪的营收分别为784.33万元、1.17亿、4.43亿。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81亿元、-0.41亿元、-11.79亿元、-4.35亿元,四年累计亏损20.36亿元。

致命的是,虽然寒武纪的营收一直看涨,但是增速十分缓慢,要知道,2020年相对2019年,寒武纪的营收只增长了区区1500万。

与此同时,寒武纪每年的研发费用,甚至是其营收的2倍多。据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0年,公司研发费用率分别高达380.73%、205.18%、122.32%、167.41%,平均值218.91%。

如果说寒武纪短期的亏损是战略投入,投资者投长线,或许可以获得更好的回报。但是一家没有良好现金流撑起的公司,如何让资本市场信服?因此,其原始股东解禁后立即套现,虽然理由是公司自身财务问题,实际上却印证了某些投资人早已对其信心丧尽,仓皇出逃。

「于见专栏」注意到,寒武纪研发投入力度确实非同一般。为了留住高素质人才,提升行业竞争力,寒武纪分别成立艾溪合伙和艾加溪合伙两个股权激励平台,近四年进行了多次员工股权激励。

而由于产品仍在市场拓展阶段,由此带来的报告期的股权激励计提股份支付金额较大。因此,寒武纪也越来越不堪重负。很显然,这次大量股票解禁所带来的,也将是其内忧外患的双重危机。

从高度依赖到最终“分手”,被华为抛弃的寒武纪

众所周知,目前国内的科技型企业,头部效应十分明显。企业对于芯片的需求量,也与其企业的规模、实力以及未来发展规划息息相关。

但是环观国内,头部科技互联网企业基本“自立门户”,开始向芯片行业进军。

据了解,寒武纪初试锋芒的时候,华为正在在致力于优化麒麟960手机芯片,主要精力都在升级芯片GPU上。当然,华为也看到了AI智能在手机市场的广阔前景,只是还无暇插足。

随后,华为又开始推出新一代处理器麒麟970,彼时,AI风口正盛,华为也看准了以边缘算法为核心的AI芯片,于是才选择了与寒武纪合作,最终,麒麟970芯片中集成了寒武纪的AI处理器,也促成了双方共赢的局面。

一方面,寒武纪靠搭载麒麟970芯片智能手机的大卖而赚得盆满钵满,另一方面,麒麟970芯片因数据处理能力强、功耗小的特点,华为跃居顶级手机芯片生产厂商。

2018年,搭载麒麟980芯片的Mate20问世,同样是使用了寒武纪的AI处理器。

一时之间,麒麟970和麒麟980芯片的诞生,也带来了华为高端手机的爆发。华为P20(pro)、Mate10(pro)、荣耀10、荣耀V10、华为Mate20、荣耀V20,数不胜数的爆款智能手机,也给华为和寒武纪的合作带来了巨大成功。

在2017和2018年度,终端处理器收入占到了寒武纪主营业务收入的90%以上。而大部分为华为这家大客户贡献。


寒武纪市值蒸发600亿,“造芯”的故事讲得天花烂坠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高度依赖,让寒武纪被华为“抛弃”后,犹如被釜底抽薪,一朝回到解放前。实际上,寒武纪也不会不知道,华为选择使用寒武纪的AI芯片,只是精力有限无法顾及该类芯片研发的权宜之计。因为国内的头号科技企业华为,早已用很多惊艳世人的芯片产品,证明了其在芯片研发上的独立能力。

2018年10月,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官宣,华为将采取完全自主研发的达芬奇AI架构。消息一出,轰动业界,果不其然,执行效率高到可怕的华为在2019年就先行推出麒麟810,其中的NPU模块就是自研的达芬奇架构。这也标志着,华为正式完成了从寒武纪IP到自研架构的替换,自此,寒武纪的AI芯片也被华为的自主芯片技术所替代。也就是说,其正式被华为抛弃。

因此,与此说其此时遇到的困境,是投资者见风使舵。不如说其此时的尴尬境地,可能在选择与华为牵手的那一刻,已经埋下伏笔。

例如,曾经让寒武纪引以为傲的是客户名单里有华为、阿里等巨头,现在除了华为与寒武纪分道扬镳外,阿里的玄铁、含光两大芯片、百度的昆仑、华为的昇腾,现在连字节跳动、腾讯都进军芯片产业,企图分得一杯羹。此时的寒武纪,不仅丢掉了很多实力雄厚的客户,更是四面树敌。

据了解,2018年开始,华为已开始在芯片市场上不断发力,先后发布多款芯片产品,并力压寒武纪,成为其最大的竞争对手。由此,寒武纪的市场也逐渐被这类科技巨头蚕食殆尽。

与此同时,严重依赖头部科技企业客户的寒武纪,也因为客户有了更多选择芯片的机会,销售额占比也在逐年下降。数据显示,2018-2020年,寒武纪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金额合计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99.95%、95.44%和82.11%。

更为致命的是,2020年,寒武纪终端智能处理器IP授权业务收入同比下滑82.96%,而其主要原因,就是华为海思选择自研终端智能芯片,未与寒武纪继续合作。

尽管寒武纪CEO陈天石曾经表示,公司内部对盈利有自己的规划,当公司在市场上能占据显著份额,收入达到数十亿量级时,一定会实现一个高水平的盈利。但是他同时透露,在2021年,寒武纪让需继续实现技术升级,推动新产品的开发与迭代,因此研发投入仍将居高不下。

「于见专栏」认为,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寒武纪欲实现收入逾10亿量级,甚至扭亏为盈,几乎没有可能。由此,寒武纪的盈利模式成谜,而其江湖地位,也略显尴尬。

被客户、股东双双抛弃,寒武纪难有竞争力

痛失华为后,寒武纪也被迫拓展第二条业务线,即将主战场转移到了云端、边缘端和智能计算集群系统。

不过,也有不明真相的同学很好奇,寒武纪能否与小米OV这类的国产智能手机厂商合作,用与华为合作同样的套路推销寒武纪的AI芯片呢?答案是否定的。

据「于见专栏」观察,小米OV的芯片处理器主要来自美国的高通,而掌握NPU核心科技的高通,曾经也是与华为并肩作战的战友,其技术能力多强,不言而喻,其显然不会选用技术、产品能力都不及高通的AI芯片。

而对于苹果、三星这样的国际巨头,更是同时具备SoC与NPU的自研能力。这也意味着,其走华为终端IP的合作方式,已经行不通了。而放眼国际国内,寒武纪已然不知道如何占位,被各大科技巨头孤立的寒武纪,也终究迎来了其最担心、害怕的结局。

2018年和2019年,寒武纪陆续推出了思元100/270/290/220等云端智能芯片及加速卡和边缘智能芯片及加速卡,同时也在大力营销智能计算机集群系统。与此同时,寒武纪还发力汽车芯片,企图获得一线生机。

不过,即便寒武纪有着不低的研发投入,也有着先发优势。却在全球AI芯片企业的排名表中十分靠后,甚至远远不及中国公司在全球排名最高的华为海思。由此可见,AI芯片早已是红海一片,寒武纪作为后起之秀,又缺少过去大客户华为的助力,显然有一些力不从心。


寒武纪市值蒸发600亿,“造芯”的故事讲得天花烂坠


据中国经营报报道,在具体的AI产品上, 高性能的7nm工艺段,英伟达和华为的AI产品均实现了对寒武纪超越。因此,寒武纪被华为抛弃的根本原因,也是因为其在技术层面不敌华为海思。

实际上,寒武纪并非没有意识到其处境的危险性。因此,也瞄准了新能源汽车赛道。不过,华为同样没有放过这样一个细分的市场。

据了解,其在无人驾驶汽车赛道、智能安防、智能家电、新材料、新能源甚至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领域都有布局,而其超前的技术,更有碾压寒武纪的架势。

AI行业烧钱已成常态,寒武纪难以独善其身

近年,造车行业十分火热,因此寒武纪也宣布入局车载芯片领域,更是增加注册资本1.7亿元注册全资子公司,寒武纪行歌(南京)科技有限公司,并引入投资者。除了引进战略投资者,寒武纪高管团队将注资,增资对象主要目的是发展车载智能芯片。

“智能驾驶是AI芯片行业重要应用领域之一,车用芯片需求未来会迅速扩大,寒武纪不会缺席这样一个重要的应用市场。”寒武纪董事长、CEO陈天石曾表示。

不过,与传统的智能手机芯片一样,汽车芯片的竞争也同样激烈。市场上除了瑞萨、英飞凌、恩智浦这类传统汽车半导体巨头,也有例如地平线、黑芝麻等国内新兴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华为以外,商汤科技、旷世科技、依图科技、云从科技并称AI四小龙,同样是寒武纪的劲敌。很显然,寒武纪没有过硬的实力,却与各大科技巨头硬碰硬。这也不难理解,为何寒武纪的千亿市值遭遇腰斩了。

巨头血拼之下,AI芯片行业烧钱已经成为常态。据了解,战略调整后的寒武纪,公司持续加大云边端产品线和软件开发平台的研发投入,并且在扩充销售服务团队,但是因为与华为终止合作,早已元气大伤,其短期内扭亏为盈,恐怕并不容易。

实际上,商业化困难,也不只是寒武纪的专利。AI四小龙同样在盈利方面遭遇老大难,现金流也捉襟见肘,因此上市奔赴二级资本市场几乎成为他们的共同选择。2021年7月20日,AI四小龙的云从科技成功过会,让行业看到一丝希望。

对于烧钱的AI赛道来说,过会、上市融资是一个重要的赛点。没有通过这一关的企业要么迅速扭亏,要么继续寻找外部融资,而寒武纪尽管上市却股价腰斩也印证了,这两条路都并非易事。

结语

寒武纪自诞生之日起,就自带中科院出身的光环,更有AI芯片第一股黄袍加身。曾经,寒武纪也因为与华为牵手,而成为该赛道最亮的一颗星。

不过,世易时移,寒武纪却早已在这个天大的市场,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从高光时刻到至暗时刻,寒武纪的高雅情怀,终于败给了商业化的现实。寒武纪的高处不胜寒,也给抱有科研创富幻想的人们上了生动的一课,更让AI芯片的商业化备受投资者质疑,因此也注定前途未卜。

原标题:一夜之间市值缩水600亿,寒武纪的春天何时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