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经亚洲》报道称,日本电器大厂船井电机(FUNAI)已确定开始破产程序,破产申请方面的相关人士已开始进行谈判,要将其北美及日本电视业务出售予创维集团。
创维集团收购日本船井电机真正的用意是打通北美市场的渠道关系,提升市场份额。
如果船井电机没有北美市场的积淀和渠道关系,创维集团大概率不会并购一个亏损严重、没有价值的企业。真正有价值的是船井电机在北美的合作伙伴沃尔玛。
首先,沃尔玛的渠道关系对创维才是最有吸引力的。
听话听音,锣鼓听声。
沃尔玛北美地区所销售的飞利浦电视均来源于船井电机生产制造。对创维来说,船井电机并非优质资产,而是其在北美最重要的渠道关系沃尔玛。
截至2024年7月,沃尔玛在北美拥有超过5000家门店。其中,美国约4600家,加拿大约400家,墨西哥约2400家。沃尔玛的门店类型包括沃尔玛超市、山姆会员店和沃尔玛社区店等。
北美是中国家电品牌最重要的市场之一。海尔、海信、TCL、创维、美的以及长虹等,在北美地区都取得了长足进展。
在电视品类,海信和TCL在北美地区都要好于创维电视。对创维来说,一旦与船井电机并购成功,就等于手握进入沃尔玛的通行证。对于提振销量,显然会事半功倍。
其次,创维在北美地区的线下零售店没有存在感。
在北美市场,表现最好的两个中国电视品牌无疑是海信与TCL。从渠道、品牌到销量,都是创维电视不能比的。
因此,不难理解当船井电机破产时,为什么不是海信和TCL伸出橄榄枝,因为海信和TCL不需要借助船井电机的渠道关系。
北美市场的电视销售主要依赖线下连锁店(如Best Buy、Walmart、Target、Costco、Amazon等),TCL和海信已在北美市场建立了稳固的零售合作关系,而创维在北美地区,消费者在线下实体店较难找到创维电视。
三是创维在北美品牌认知度低。
在北美地区,海信和TCL有能力与三星和LG抗衡,但创维作为中国彩电业的三剑客之一,在北美乃至全球与两者之间都差一个身位。
在营销方面,海信和TCL通过体育营销,建立了品牌影响力,而创维缺乏类似的市场营销热潮。北美消费者倾向于选择熟悉的品牌,而创维的市场推广力度减弱,难以吸引主流消费者。
创维集团的目标是营收千亿,目前海信和TCL营收海外市场占大头已经实现或接近目标,而创维距离海外营收占大头,自有电视品牌扩大份额显然还有一定距离。
因此,全球化提速,尤其是在北美地区扩大份额是创维电视的重中之重。
上述三个层面,也是创维电视在北美地区,想要提升销量必须解决的难题。
其实,创维并购船井电机还面临着补偿难题。
一是面临日本监管障碍。
日本对外资收购有着严格的监管,尤其是在电子和信息技术等战略性行业。出于国家安全和经济方面的考虑,日本政府对允许中国企业收购当地企业持谨慎态度。
当然,创维并不是第一家并购日本家电的中国企业。在此之前,东芝电视和白电,分别被海信和美的接盘,而且运营得比较成功。这些成功的经验,或许有助于创维和船井电机之间快速完成整合并购。
二是创维需要对其债务输血3亿美元。
据《日经亚洲》报道,船井电机的现金和存款已几乎耗尽,公司进入破产程序后,员工也被解雇。
不止于日本。在泰国,泰国劳工部2024年调查位于呵叻府的电子产品制造商 Funai(泰国)有限公司的关闭事宜,以确保其 862 名员工得到适当的赔偿。
公司承诺向员工支付相当于其最后工资 75% 的赔偿金,这是泰国《劳动保护法》第 75 条的规定。
位于泰国东北省份的这家工厂共有 862 名员工,其中男性 310 名,女性 552 名。
据研究公司帝国数据库显示,总部位于大阪县大东市的船井电机负债约 461 亿日元(3.036 亿美元)。
这意味着,创维如果并购船井电机,率先要解决的是其负债,这还不包括员工的补偿金。
在北美市场,市场研究机构 Omdia 报告称,2024年 1 月至 6 月,船井电机的电视出货量占北美市场的 3%,占日本市场的 5.6%。
对创维来说,船井电机电视出的货量并不是吸引他们的卖点,渠道关系,才是影响创维在北美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