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釜底抽薪 低价卖不动高价就能卖得动吗?
【题记】持续的疫情对家电这样的耐用消费品来说,无疑就是釜底抽薪。特别是那些低端消费群体更是受伤害最大,销量怎么可能上得去呢?
秦仪||撰文
疫情导致的需求疲软,不仅对整体经济杀伤力巨大,而且对某一具体产品来说或许是灭顶之灾。毕竟,家电进入存量市场后,品牌是相对集中的,达不到一定的规模,形成不了规模效应,厂家的营收堪忧是难免的。
厂家的日子不好过,渠道商家则是更为艰难。厂家不管怎么说,可以腾挪辗转的空间相对要大一些,比方国内市场不好,还有外贸能顶一下。而绝大多少商家只是做国内市场,国内疫情造成当地封闭后,很难再有替代的出口。
因此,在家电行业耕耘了二、三十年的家电老江湖也不得不承认,现在的生意真的没办法做了。不是大家不努力,而是环境不允许。遇到像今年上海、深圳、西安、吉林这样的封控,一个多月被封闭在小区,生意怎么做?
就算是有时间,开网店,在线上做销售。现在不比从前,就线下实体店,如果像出现上海这样的封城,生意几乎就不用做了。现在不同的是,哪个品牌、哪个商家没有线上的网店?不过像家电这样的大件耐用品,可不比日用生活品,就是有线上能买,生意也未必能做成。
有些问题也是无法解决。比如,西安的一位某品牌代理商,一个县级经销商要货,数量可观,放在平时是一桩好的生意。可是当时西安封城,就是有货想卖,也卖不出去。首先是物流问题就解决不了,看着生意也是无可奈何。
所以说,现在不是卖的贵贱问题,低价卖不动高价更是卖不动。这完全不是价格高低,而是没有做生意的基本条件。像很多家电现在对售后安装调试特别重要,否则就是买回去也是个半成品,售后人员被封在小区,售后安装调试怎么办?
也就是说,像上海、西安、深圳、吉林这样封城时间比较长的城市,肯定会在封城期间家电卖不动的情况,解封后家电品仍然不是消费的主流。据专业人士分析,疫情缓解后,人们的消费会集中在商超、餐饮、娱乐,条件许可就是旅游。但家电的恢复时间会比较慢,拖的时间会比较长。从马斯洛需求理论来讲,恐怕先解决完吃喝玩乐后才会有更高的需求。
应该看到,疫情的反复和持续,对普通大众消费影响巨大。应该知道,现在的消费主力是80、90后年轻人,以往他们敢于消费是因为他们对未来是有着较高预期,经过长达2年多的持续疫情,他们对未来的预期降低。像家电这样不是必须的日用品,是不会急于购买或更新。
而90、00后没有什么积蓄,他们更在意消费品的价格。而相悖的是疫情导致的全球大宗商品涨价明显,加大了家电品的成本压力。很多家电品还出台了涨价措施,这对消费更是不利。不涨价的便宜产品都卖不动,难道涨价后价格高了就能卖得动吗?
市场上卖得动卖不动,关键在于需求紧不紧迫。不紧迫,在经济形势不明朗的情况下,肯定是不急于消费的,要等到自认为不必为未来担忧情况下,或许才能敢于大胆的去消费,家电品才会再步入消费的小高潮。
因此,厂商要认清这样的市场现实,对市场低迷应该有个心理准备。不要以为,疫情一缓解封闭一解除,就会有大量的需求购买。显然这是不现实的,只有经济逐步回稳,主流消费群体对经济有了信心,才会体现在购买力的恢复上。
一些人鼓吹,现在市场不好反倒是高端产品的ji机会。不知道t他这个理论是从哪里来的,很多人听了都认为是胡说八道,根本就不符合市场逻辑。虽说,现在市场高端需求逐步在起势,但依国情来说中低端用户群体还是占绝大多数。放着大多数用户群体不顾,仅去满足少部分用户群体,市场将走向何处?
有个观点说的好,一针见血——罔顾企业自身实力,一味地追求高端,可能会误入歧途。确实如此,高端、中端、低端,不同层次的产品是面对不同层级用户群体的,不顾用户群体的消费能力,那就是赶鸭子上架,怎么可能会有好的市场结果呢?
当然,通过疫情也有家电品会被用户重新认识,比如说冷柜。按照用户一般心态和习惯,家庭冷藏都是冰箱,毕竟冰箱越做越大,冷藏空间在平时是足够用的,但经过疫情,特别是经历过封闭在家时间较长的人,对冷柜能长时间仓储冷冻食品的比较认可,这个需求被激发出来,很多冷柜厂家算是逆势增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