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家电行业要给创新以最大限度的宽容
【题记】谁都知道创新是企业生存的法宝,是企业最大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企业都在创新上下足了功夫。不过,这并不等于把创新放在了核心地位。很多时候是为了创新而创新,这样的创新有何意义?
晋宁||撰文
先讲这样一个案例。有这样一位年轻企业员工,在某企业担任研发技术人员,这家企业每年都会给研发人员下达指标,创新成果那是必须的。而这位技术研发人员在这家企业干了2年,还停留在创新的探索之中,人家考核机制要的是成果。于是这位研发人员遭受白眼中不得已辞职,离开了这家以效率著称的企业。后来,他又来到了一家以创新著称的企业。这家企业的文化就不是那样考核研发人员,给了他相当宽松的创新研发时间和空间。功夫不负有心人,4年之后以他为主导的创新产品问世,不仅在技术上有重大突破,获得了行业创新奖项,其创新产品还是开发了一个新的品类。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创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方面是给创新人员或团队提供创新的环境,包括时间和空间,甚至是信心上的鼓励;另一方面还对创新有巨大的包容心,给创新以试错的机会和成本。否则,那种为创新而进行的创新,只能是应付差事,不可能有重大的理论和技术突破。
壹
要知道,家电行业发展到今天,虽说创新没有走到尽头,但确实是越来越难。毕竟,一方面容易被发现,容易去着手,容易获成果的创新,早就在行业发展的几十年中已被挖掘干净。再去创新往往是难啃的硬骨头,是深水区难以取得的宝贝。
另一方面行业越来越成熟,创新已经是顶着天花板在前行。这个时候的创新是在突围,是在向上捅破天花板,需要一系列在关键技术,核心领域的重大技术突破,或者是创立新的技术、新的品类,才能给行业赋予新的力量和活力。这种创新难度是以往不可比拟的。
不可否认,以往家电产业的创新,绝大多数还是集中在模仿创新上,有国外成功的经验可循,跟随者是要少走多少冤枉路,少担多少无谓的风险。但那毕竟是在行业发展初期,你有可以学习、借鉴的标杆,可以在仰视中找到方向和捷径。
再来看现在,中国家电产业已经站在全球舞台的中央,以往的标杆或是倒下,或是被我们超越。因此,中国家电产业不可能还继续停留在模仿、借鉴、学习上,总是要披荆斩棘走自主创新的路。
贰
创新是一种机制,更是一种文化。那些为创新而创新的创新,可以说就是为了完成任务。每年既要有创新的任务,还要有创新成果的考核。这样就逼得研发人员不得不为考核,为完成任务进行创新。在这种动力之下,创新无非就是敷衍了事,成果也不具有核心价值。
正确而优秀的创新文化,一定不是在急功近利中诞生的。而是从用户需求角度,与当代新兴科学技术同步,结合最新理念、技术、需求,才能有击中用户需求痛点的创新。而优秀的创新文化不一定是与生俱来,是在市场磨砺中逐步形成的。
企业一旦滋生为完成的创新机制和文化,研发人员的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要么是在岗位上重复着为完成指标的所谓创新,这样的创新成果不可能有突破性的价值;要么是谨小慎微,不敢冒风险也不愿意冒风险;再要么就是辞职离开。
叁
创新最终是否有结果,谁都不敢打包票。那些一开始就能够预见成果的创新,肯定不会是具有突破意义的创新,恐怕只是为了完成任务的一个项目而已。企业要在创新中有所作为,必须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第一,要有一个创新的科学决策机制。创新绝不是拍脑袋,如果是那样的话像华为还需要养活那么的研发人员吗?领导拍拍脑袋不就得了。创新实际上在企业是有一套机制,包括从立项、评估、到实施、再到验收,都是要有一套科学的程序,这样才能保证创新一开始就在正确的路上,而不是领导想到哪儿就决定的决策。
第二,要有企业内部的创新容错机制。创新不是照搬照套,而是在探索别人没有发现奥秘,探索人类的未知而解决问题。而且创新的结果往往是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方向正确也未必一定成功。因此,对研发人员来说,具有相当大的压力。特别是一个项目几年,仍然不能出成果的时候,一定要以宽容来对待创新者,不能把责任归咎于他们。让他们有一个宽松的环境,才能有真正的创新成果落地。
第三,要有对创新人员创新激励机制。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句话用在对待研发人员确实不妥,但也可以说明一个问题,在具有很大不确定性情况下,重赏也是激励人去下决心去做的重要条件。因此,对于创新的必要激励机制是不能少的,否则创新成果的价值也体现不出来,那样谁还愿意为创新而努力呢?
总之,创新是一个具有巨大难度的工作,也是最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同时创新的成本也是越来越高,失败的风险也是越来越大。企业只有意识到这些才能在创新上沉下心来,孕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技术或产品。
恰恰是由于创新有这么多的不确定,有这么大的难度,所以创新才能够成为企业竞争的法宝,成为自己立于行业的护城河。这一点似乎并不难理解,很多企业也是期待按照这一原则在对待创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