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极的轻创业会让营销人员继续为虚假、夸大宣传“背锅”吗?
上电视台打个广告都能惹“众怒”,恐怕也只有无限极这种企业了。
无极限打广告也惹质疑
近期,只因为在央视315晚会上发布了广告,无限极惹来了不少质疑的声音。数家自媒体发文质疑并指出了无限极此前涉及不少大型负面事件及法律诉讼,从这些文章下的评论来看,很多网友都支持自媒体的观点。
在微博平台,“急诊科女超人于莺”、“医生妈妈欧茜”等认证医疗人士也发文或转发质疑无限极这一行为。两位医疗人士的博文评论都达数十条,内容也都一边倒地质疑无限极。
也有一些普通微博用户发出质疑,其中有微博转发1800余条、点赞近16000个,评论也达到了150余条,内容同样清一色地质疑质疑无限,可见大量网友对无限极持怀疑甚至非常反感的态度。
被质疑误导消费者致死亡,曾连发著名负面事件
无限极能惹来这么多人质疑,应与其此前涉及到的多起著名负面事件、“人命官司”高度相关。
在著名的权健事件之后,无限极也被推上了舆论风口。2019年1月16日下午,一位认证为“幼童疑因无限极致心肌损害事件当事人田淑平”的网友通过网络控诉无限极指出,其3岁女儿奕奕在被诊断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在陕西当地一位“无限极指导老师樊乐”指导下每日大量服用无限极产品,且不吃医院开的药。2017年7月26日-2017年11月20日期间,奕奕服用无限极产品就累计花费近8万元,但却出现多种身体不适,后经多家医院诊断确认为心肌损害、低血糖等,原因疑为药物积蓄。医生诊断,体内药物蓄积无法通过服药诊治,只能等孩子自身代谢。
以上仅仅是无限极涉及到的大型负面事件之一,其惹上的法律诉讼也不少,甚至有致患者死亡事件。
据(2017)豫17民终1100号民事判决书显示,2016年3月,无限极销售人员被告徐某将共同被告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的保健品,推荐给患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疾病的闻某当月,闻某病情加重,并于当月底后去世。
法院认为,徐某在推荐产品及指导服用的过程中存在部分夸大产品效果和需要具备一定中医专业知识才能给予的指导意见,但其并没有提供证据证明其具备相应的条件,其行为存在一定过错。被告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作为直销企业对其产品销售人员应当给予培训指导,使其销售人员在推荐销售其产品时能够实事求是介绍产品,其未能对其销售人员严加管理,存在一定过错。最终无限极和徐某被判赔偿患者共计10万元。
以上事件仅为举例,类似事件还有不少见于网络和报刊。
无限极其实一直在让经销商给自己“背锅”?
公开信息显示,无限极(中国)是李锦记健康产品集团成员,是国内的最大直销公司,在2018年销售额就高达达249亿。但近年来无限极一直陷入疑似传销、虚假宣传、夸大宣传、“洗脑”类质疑之中。
在微博平台上有着大量质疑无限极、讲述家人被其“洗脑”、要求取缔类评论,即使是无限极近期的正面或中性新闻报道中,也有大量网友评论留言质疑。
但在此前多起重大负面事件和法律诉讼中,无限极多次表态此前的违法、违规行为是其经销商所为,无限极本身并未参与。某知名大V表示“为了规避风险,这些拿着合法直销牌照的公司,自己是不会做传销的。但他们会找很多的 “代理商” ,组织发展下线,收人头费入会费最低消费,非法提成分红,这些违规违法的事情都是代理商在做,自己不沾手就好了......“
因此,即使面临大量质疑和取缔呼声,也在多起诉讼中被法院判决负有责任且赔偿患者,无限极目前仍在经营中。
值得注意的是,无限极近期一直在宣传其所谓“轻创业”战略,吸引新的营销人员加入。而有分析人士指出直销公司对暴利的天然需求,致使他们需要大量的噱头来维持产品高昂的,甚至几十倍的利润率。“这就意味着被注入很多黑科技,卖出天价的产品,根本不值那个价!“
这极可能使得部分直销从业人员走上夸大宣传的老路甚至违法、违规。无极限从中获得高额利润,但其中受到牵连的从业人员只能成为“背锅侠”。在直销行业被国人诟病的重点模式缺陷从根本上解决之前,这一局面极可能一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