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数字化正当风口,国家队给出最优解
采写/万天南
如果想在城市里开一家药店,你知道会有多少流程吗?过去,申办人需要奔波4趟,备齐45份材料,耐心等待90个工作日。
现在,在一些城市开药店只需线上递交材料,提出申请,等待15天就能完结审批手续。
申办药店流程的大幅提速和显著简化,要依赖于背后的“城市大脑”,实现了城市治理的数字化、协同化、智能化。
过去数十年,数字城市的建设如火如荼。城市数字化不仅更贴近居民生活,而且城市信息系统对安全的阈值也在持续调高。以自主安全为标尺的数字城市建设,正在吸引更多城市管理者和厂商的关注。中国电子旗下的中国系统正是其中之一。
在数字城市这个超级赛道上,中国系统不是入场最早的玩家,但却增速凶猛。从去年至今,中国系统接下南昌新建区、德阳、武汉经开区、遂宁、重庆高新区、长沙县、大理等城市的“大单”,在2020~2021中国信息技术服务奖项评选中,入选中国智慧城市创新服务商top10的第三名。
中国系统到底有何独特优势,其打造的信创数字大脑,到底与其他厂商的玩法有何不同?
自主安全“全优学霸”
正如英国经济学家巴顿所说:“城市是一个坐落在有限空间内的各种经济市场-住房、劳动力、土地、运动等交织在一起的网络系统”,这个网络任何一个节点紊乱,都有可能引发系统风险。
2020年5月9日,美国宣布进入国家紧急状态,原因是当地最大燃油管道运营商遭遇勒索软件网络攻击。牵一发而动全身。
在信息安全领域,有一个著名的“木桶”理论,即 “系统安全性的整体水位与最脆弱的组件水位相同 ”,任一环节失守,风险就可能趁虚而入。
不重蹈风险,就要把安全问题前置。安全为先,是中国电子推动现代数字城市建设的第一理念。中国系统是中国电子现代数字城市业务的主要推动者与践行者。
作为央企的中国电子正加快打造国家网信产业核心力量和组织平台,是唯一兼具计算机CPU和操作系统关键核心技术的中国企业,计算机基础软硬件“PK”体系(飞腾CPU+麒麟OS操作系统)相关创新成果已连续三年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同时,中国电子创造性地将可信计算技术深度融入CPU、操作系统和内存的内核中,创立了“PKS”体系,实现了三位一体的内生安全。中国电子董事长芮晓武7月初在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提到,中国电子创立的“PKS”体系已高效地保障众多核心系统平稳运行。构建了超万人的网络攻防专业队伍,综合攻防能力进入世界先进水平。
从网信产业整体来看,中国电子已经实现CPU、操作系统、整机、存储备份、网络设备、数据库、安全防护软件、专属云等的全链路布局。这成为中国系统切入城市领域的最有力支持。换句话说,在城市信息自主安全领域能够实现安全全垒打的全优学霸,寥寥无几,而中国系统就是其一。
相比而下,同一赛道的公司,或者底层仍依赖X86架构,或者把应用层交给背景不一的合作供应商,实现全产业链的自主安全,何其之难。
自主安全,有的企业喊在PPT上,有的企业落在实地上,坚持“安全为先”的中国系统显然是后者。守好安全之门,堵住风险漏洞,这是中国系统能够快速追赶的关键原因之一。
“不做一锤子买卖” ,构建数据治理核心能力
服务好政企客户,从来不是挣完钱即走的一锤子买卖。中国系统有着清晰认知。
回望历史,数字城市的建设从2010年起步,早期还是以卖设备、建设施为主,近年才更多转向关注具体业务场景。
对此,中国系统副总裁常慧锋有个“种西红柿”的精妙比喻。
几十年前数字城市刚刚起步,政府还“不甚懂行”, “当时主要就是比技术参数,谁的性能高,谁的带宽高,谁的延时低”,就如同“卖铁锹”,比的是谁家的工具好。但政府部门拿来之后,可能并不好用。“卖完铁锹之后,厂商就消失了,但从用铁锹刨坑到种出西红柿还远了去了”。
这就是传统的城市政务系统建设的弊端所在——缺乏统筹规划,系统标准化不足,很容易造成政务系统的重复建设、各自为政、有设施无应用无协同,形成无数数据孤岛。
经过了多年市场洗礼,眼下城市管理者对于数字城市建设越来越懂行了,不再青睐于单一的产品,而是聚焦于实际业务目标,希望看到扎实而长远的效果。而且,随着数据要素的概念提出,如何挖掘数据价值,从数据治理入手,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当下数字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
中国系统也精准把脉了这一趋势,提出业务要“站在政府侧,看到需求是什么”,再让数据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引擎。
如中国系统现代数字城市解决方案首席架构师王酉所言,所有人都知道数据是金砖,但客户本身“要的不是这个东西(数据),而是要解决具体问题。”
为此,中国系统积极构筑“云+数+解决方案”的产品体系与技术能力,尤其在数据治理领域创新性打造“一库双链”解决方案,为政务数据治理提出解决方案。
2021年7月14日,IDC发布的《中国政务数据治理解决方案市场份额,2020》报告显示,中国系统作为综合平台赋能型企业,位列中国政务数据治理解决方案市场份额前五,增速第一。
以需求为牵引,以数据为抓手的中国系统,成功敲开了多个城市的大门。中国系统“信创数字大脑”在一网统管、一网通办、美丽社区、智慧医疗、智慧水利、智能交通、城市安全等15个场景域下的160余个细分场景,可提供650余个子方案,解决城市生活方方面面的问题。
有了中国系统的入场助力:在德阳,基于城市数据整合,共享效率提升87%,基于广域感知,数据鲜活度提升45%,基于通用的GIS地图,城市管理效率提升65%;在天津红桥,一个平台管全区,为百姓提高办事效率40%,居民投诉率和报警率降低30%,同时节约了大量社会治理相关的人力成本支出、重复建设开支和群众服务开支,等等。
目前,中国系统现代数字城市业务布局覆盖全国22个省份,超50个地级市。
与地方政府组CP
独行者疾,众行者远,谋求眼前利益最大化固然能赢在一时,唯广交朋友合作共赢才能长效持久。对此,中国系统的选择是后者,其立足于“建平台、定标准、聚生态”。
在不少城市项目中,中国系统都是与地方主管部门建立合资公司共同运营,“我们构建这个合资公司,最终要打造为数字产业平台,合资公司要运转下去,赋能于城市百行百业,孵化出这个城市的各种各样的生态”,常慧锋透露,“我们最终会成为平台公司”。
比如,在德阳市智慧城市和大数据管理运营中心项目中,中标公司是德阳国资委与中国系统联合成立的德阳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德阳国资委占股51%)。
合资公司的定位也相当清晰,即“企业主建,政府主用,社会共享”。
这一模式能够持续跑通、广受欢迎的原因在于:其一,数字政务、智慧城市的落地,离不开运营理念和方式的创新与变革,以及政府部门的统筹,因此,引入地方政府,成立合资公司,才能更快推动项目落地;其二,唯有地方政府对本地情况最为了解,组成紧密CP,才能因地制宜,按需定制,实现技术在一线应用的不断迭代,达到最优效果;其三,成立合资公司,也能为地方政府留下数字化运营人才、贡献税收带动就业等等。
高层鼓励、需求井喷、技术迭代、应用升级,依靠自主安全技术底座谋划数字城市新蓝图,成为中国系统独特而又具优势的道路选择。“安全为先、需求牵引、数据赋能、迭代发展”的理念之下,中国系统正在描绘数字城市的新画卷。